查看原文
其他

张文质:父母要像父母,要成为更坚强更乐观的人

父母要像父母

父母要成为更坚强的人

要成为更乐观的

更有办法去推动孩子成长的人。                

        ——张文质


转眼间,文质教育研究院推出的线上课程【文质说】已经播出近一个月了,收听人数近两万


许多的父母、准父母、教育工作者甚至还有上网课迷路误入的小萌娃都在这个特别的三月爱上了张文质老师这档特别的节目。


在疫情肆虐的这几个月,全国都被按下了暂停键,除开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悲伤与不安,我们真的要在这一个难得的时间段里回归家庭,回归与家人相处的状态。


无论是与父母相处还是和孩子相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都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反复浏览【文质说】的留言板,有反思,有追忆,有倾诉,有呐喊,还有无声的痛哭。


每个人都流露出了最真实的自我,不得不说,有的时候共情的伤害,比真实经历的伤害还要深切,而共情的美好,在每一个跟随【文质说】的日子里,也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滋养着每一位听众朋友。


让我们一起随着大家的留言,彼此见证成长的足迹吧!


大家记忆深处的父母/



@亲亲鱼

张老师娓娓道来的亲情故事,还有浓浓的福州味口音,让自己的思绪也回到了乡下老家。此刻,手里捧着《教育的勇气》,一声“依家”多么熟悉和亲切。在我的童年时代,一位当老师的“依家”给了我父爱般的温暖,让我的童年时代多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雪梅

听张老师娓娓道来,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真是我当下最重要的功课。我的父亲,他大男子主义,不尊重我的母亲;我的父亲他总是好与别人家比较,嫌自己家孩子不行;我的父亲他有些自私,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不能善待他人……提起我的父亲,我竟然有如此多的怨言和不满,这些都深深地困扰着我。张老师说,自己改变,父母才会改变。很长时间,我一直努力去改变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我发现父亲是一个特别渴望被尊重的人,他似乎很缺乏安全感。于是我要努力着认真听他讲话,尊重他的意见。父亲每次到我家来,都要给我女儿买些吃的,每次都买。那我每次去看他时,也应该给他买些吃的。以后周末,我都应该抽时间去看看我的父亲。


@Sunヾ

说起“找妈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养成了一种习惯,出门前要“找妈妈”,回家了也要“找妈妈”。“找妈妈”是一种问候,更是一种依靠。


@Moana

连续好几天听课,听张老师聊父亲,听张老师讲他的家庭,不禁回溯生命。想想我也是16岁离家,求学、高考、大学、工作。成年以后,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很少回头,转眼已过30载,父亲的离开也快20年了,至今还能记得他大笑时脸上的褶子,至今还能回忆起小时候下雨天父亲把我藏在胳肢窝里的感觉,那个味道记忆犹新,以至于成年以后在找另一半的时候也不经意的去找父亲的感觉。父亲是军人,小时候就立志当女兵,虽然未能如愿,但始终记得父亲说,要善良,要做正确的事情,走正道。小时候拼命往外跑,长大了却总想在家待着,时间流逝的太快,对过去的缅怀更要对当下珍惜。张老师的娓娓道来,对我而言是一种疗愈。


@王春然

张老师的话题很引人思考,每个人回顾自己的来时路,他的起点都是家,都是两个身影,父亲和母亲。时空无论怎样流转,都不会丢掉这份亲情,父亲的散文诗,是用一辈子的时光写成的,是用血脉记录的看不见的诗集。父母在仍有来时路,父母不在,只剩归途。听了张老师的文质说,我想我们当好好去思考我们和家人的关系,思考我们的精神成长之路,谁让我变成这样一个人,然后做好精神面目的传承。




做尊重孩子的父母/



@深蓝


经常会想如果我的孩子不想上学,我该怎么办?怎么引导他?首先要找出他不想上学的原因,针对他的原因去解决。最主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孩子的一些消极情绪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这时我们应该作为一个朋友的角度关心他,开导他,帮助他!


@甘草


能够与高手对决的,都是高手。感觉文质老师是特别会聊天儿的人,在任何事场合讲话都非常得体,入耳,入心。我想这里面除了讲话的艺术,还与您内心真诚,善于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有很大关系。


@ 曾艳鸿

张老师的课适合反复听,每听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每天听,每天都在成长。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父母,孩子对父母的包容更胜过父母对孩子,在生命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


@程娟

不管我们先天发展怎么样,作为父母就有责任,我们要成为热烈地鼓励孩子发展的人,我们一定要关注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支持和鼓励,前几天,因为网课的事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了火,之后又反省,确实近期对他的关注太少,这两天开始,抽出一些时间耐心的陪伴他作业、运动、阅读,他的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改观,我们的用心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我不善于表达,却发现孩子喜欢说,勇于表现自己,家里的客厅也正是他的“舞台”,他喜欢大家当他的观众,喜欢大家对他的赞美和鼓励,可我因为他没完成作业也常常限制他,很多时候也没能用心的倾听,对比之下父母对他这方面的鼓励做得比我好,他们总是给予他最大支持和鼓励,无条件配合他,让他尽情的发挥,今天张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要成为热烈鼓励孩子发展的人,今后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做有影响力的父母/



@Hey 欣源

父母之所以被称为父母,是因为爱与责任。孩子被称为孩子是因为需要照顾与关怀。天经地义的事情,父母关爱呵护孩子是基于父母的责任,孩子反哺父母是孩子必须尽到义务。但是家庭不存在说责任和义务,有的只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认可!家庭的可贵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份子,家庭中的每份子都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缺失家庭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家庭了!或许可以叫做破碎的家庭。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改变了,父母才能改变。这就如同一个小小的蝴蝶效应,家庭里的每一个人的改变都会造成整个家庭的改变。所以,请记住,带着你的全家往好的方向改变!


@锐哥2020

天下不能正常交流的父母子女有多少?改变的钥匙在哪里?这一次疫情到底促进还是恶化了家庭关系?越听越惭愧。与老师的境遇很相似,但是没有老师的悟性……   


@恭维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自己改变父母改变,张老师说到的是一种角色的调整,关系的梳理。这两年,我的父亲和我的公公,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显得格外固执,沟通起来特别费劲儿,特别是在教养孩子方面,他们俩根本不接受我的建议和要求,之前我的沟通态度很焦躁,很容易跟他们起冲突,闹得很不愉快,现在我逐渐接纳了他们的这种方式,我先服软,再用更积极的态度,温和的语气跟他们沟通,并取得共识!


@雪梅

我的孩子16岁,上高二,小的时候受我的影响,她也爱看书,看了一些书。但现在就很难了,2月25号之前,她有很多假期作业要写,开始网课以后,上完课也有很多作业要做。看着一天还挺忙的,当然这个忙不光是在上课做作业,她还要看手机。她每天告诉我很多新鲜事,还给我分享菜谱,吃饭的时候,还一起看一段电视剧。所以,我觉得小学生和初中生,在假期的时候,养成习惯多看书多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真是太重要了。否则,孩子到了高中,一个是家长已不能左右孩子的生活,孩子也是没有时间。





治愈系留言/



@IYIHS

刚听完这两天的温情演讲。适宜安静的时候听,适宜迷茫的时候听,适宜想找点乐子的时候听…总之,静静地听就对了。


@灿若晨曦

一切过往皆为序曲!质朴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声音,在娓娓细诉中,见证、分享了一个个故事,熟悉的人、事都值得缅怀,时间的小马车转呀转……携手风雨同行!感恩、感谢所有一路走来,相识、相知、相助的朋友们。


@凡梵

每晚八点的课,我会在不同时段听。很多人说,老师的课非常适合睡前听,无论是讲课的声音还是内容都是真真的治愈系。话说昨晚的话题仍然是老父亲,与钟南山同龄的老父亲。想起我们家也有一个这样的老父亲,我自认为在近20年的儿媳妇生涯中,自己还是尽力尽份了,然而,听完课以后,我感觉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欣然自如

从开头,一口气听到了鸟叫的这一期。每天8分钟,这种从容的节奏,很舒适。既是聊天,更是引导。谢谢!待会就给最好的朋友挂电话去。疫情结束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每个双休(真休息的话),都出门,看风景,听鸟叫,或者,见朋友。对了,希望2020,去一次福州,沾沾福气。


@福州-屏东-西楼(琼英)

听张老师絮叨很有画面感。很好的疗愈。


@小箱子

一边听张老师讲话,一边听到“鸪鸪鸪”的鸟叫声,真是遥远而清晰地感知到了张老师的“乡下”场景。最近在朗读张老师的第一本著作《唇舌的授权》,深刻地感受着张老师个人的教育史——着实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还沉浸在三月【文质说】的思考中

四月的【文质说】已悄然而至

专业的视角

悲悯的情怀

细致的解说

在这个特别的春天

【文质说】用生命故事激励生命重建




如果,你是一位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老师和教育工作者

如果,你是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的“焦虑父母”

如果,你是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却力不从心的“忙碌爸妈”

如果,你是正备孕中或是“新晋父母”

如果,你对自己逝去的童年充满遗憾

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自我建设者

如果,你是一个洞察生命的思考者




请与张文质老师一起

每日8分钟

用一盏茶的时间

洞见生命、治愈灵魂


热门课程  #


▲扫码可试听



#  延伸阅读  #


思想 | 当孩子没有成为父母所期待的样子,请相信生命总能找到出路

思想生长与损耗,在生命的两个系统里自如成长

观点丨让孩子说自己的话,99%的人都理解错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